编者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首要的政治任务,全省上下已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研究、阐释、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以理论的不断突破,推进实践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本期特发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杜志章、文红玉、沈昊驹、李翔五位学者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章,以飨读者。
■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楚地认识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前行、世界如何演变,是把握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首先,党的二十大定位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历史坐标。73年前,由于党的主要任务从此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向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将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这个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迁往北平,并将其比作“进京赶考”。70多年过去了,共产党人在“赶考”路上逐梦前行、步履坚实,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成绩单。中国共产党拥有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感、历史方位感,时刻审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历史的参照系。党的十九大曾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规划,用“两步走”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又对党的使命任务的历史方位作了一次重要标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既重申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也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并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这一历史坐标将党的使命任务刻画得更加恢弘大气,注定将承载着不同以往的历史之重。
其次,党的二十大标注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确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时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精神。进入新时代,摆在中国共产党宏伟现代化战略布局和中国新发展阶段面前的是加速变革的、更加动荡的现实环境。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世界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一方面,“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另一方面,冷战思维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党的二十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大会从时代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提出应对的战略策略,也坚定不移地提出应变迎难,向既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发,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时代变局中,走出一条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再次,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世界坐标。党的二十大是一次真正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中国方位的大会,是一次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会。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乎全球范围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乎世界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较量的输赢,也关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走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确定,不仅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向何处去”“如何走”的自身的历史之问,通过一系列的中国规划,更是将“人类社会往何处去”“世界该怎么办”作为更长远的思考。党的二十大将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将拓宽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长江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