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阐述 >> 正文

光明日报: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发布日期:2023/02/22    点击:

作者:唐 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我们掌握历史主动,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尽管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学会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不仅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还应在此基础上创造机遇、顺势而为。“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机理于玄微之未形”,我们既要有微观的视角,做到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也要有宏观的视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准时代脉搏,洞悉致变机理,掌握变革之先机,成就鼎新之大业。

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也是数千年中国历史反复验证的强国之道。历史上,针砭时弊的改革青史流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改革智慧和方法启迪。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深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道理。从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到改革开放风雨兼程,再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自我革命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书写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诗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只有不畏艰难险阻、主动察势驭变,方能把握住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科学研判时势,主动化解危机,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眼解决新时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大党建设面临的独有问题,不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才能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成就。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始终保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的宝贵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定能在各种风险考验中保持从容不迫,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02版)